共和国历史上的老劳模:张秉贵 |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 浏览次数: |
![]() |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新希 张秉贵生于1918年。1955年到北京百货大楼糕点柜台当售货员,不久调到糖果组站柜台。他这一站就是23年,接待了近200万顾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张秉贵常说:“我们站柜台一不出钢,二不出粮,怎么为社会主义做贡献呢?就是要为顾客节约每一分一秒的时间,使他们腾出更多的精力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把接待每个顾客的过程,分解成问、拿、称、包、算、收6个环节,对每个服务环节都下苦功、挖潜力,以秒为单位,计算怎样替顾客节省时间。 一空下来,他就背价格、记品种,以顽强的毅力背熟记准了各种糖果的价格。接着他又计算每种糖果的单块分量,抓了称,称了抓,几年后,他做到了十抓六七准。他并不就此罢休,又在算账上下功夫,不用算盘,改用心算,苦练了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做到了随拿随算,商品拿完,总数加出。在他捆扎糖果时,顾客就可以如数付钱了。 对此,他还是不满足,又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有这种情况,他给一个顾客服务时,后面的顾客又向他提出了问题。于是他琢磨着在接待第一个顾客时,就问第二个顾客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个顾客打招呼,让他作好准备,大伙把这种方法叫做“接一问二联系三”。 他在百货大楼当售货员20多年,练就了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却没跟顾客吵过架。当时不少外地来京旅游的人,除了看“燕京八景”外,还要专程赶到百货大楼看张秉贵卖糖的情景。这“一景”被人称之为“北京第九景”。 张秉贵待顾客如亲人,他针对售货员经常遇到的“顾客多时怎么办”、“只看不买怎么办”、“顾客挑选商品次数多怎么办”等问题,总结归纳出“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接待顾客的“十字诀”,他的服务境界被人们誉为“一团火”精神。 1959年,张秉贵同志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79年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党的十一大代表和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1987年9月26日69岁的张秉贵患贲门癌不幸辞世。人们用巨幅挽联概括这位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业绩的售货员的火热人生: 上联:三尺柜台荡漾暖人春风,手准口清独技绝五洲,顾客笑谈迎看陶朱事业昭日月; 下联:一团烈火燃尽轻商偏见,气昂志勇九学成四化,献身拼搏进望秉贵丰碑耀乾坤。 慧乐客服务咨询编辑提供 |
上一篇:奥运会的成败取决于服务 下一篇:超级客户服务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